风靡全中国的“元杂剧”:特点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4-23

来源:本站原创

6eae7713e6fcf3ba24f45ca10d6a591d.jpg

那么,元杂剧的特点有哪些?

超过九成的元杂剧剧本都具备这样的特质:总体结构为四折加一楔。在元杂剧诞生之初,剧本里一旦有角色上场、下场,便要占用一折。这种繁缛且不方便的分段方式,一直延续至明初。所谓“折”,我们可以将之理解成时间单位。用相同的宫调伴奏一首曲子,从曲子开始到结束,是为一折。

当然,“一本四折”这个概念,所说的并不是一套剧本仅有四小段,否则单主角配角登场退场戏剧便要落幕了。

“一本四折”说的是每一套剧本中,含有四种宫调的曲子。一般而言,这四种宫调分别代表着起转承合。当然,前文我们也说过,这种形式符合九成的元杂剧,亦有例外存在。如我们熟悉的《西厢记》,就突破了“一本四折”的体制。从《西厢记》的剧本来看,可将整个故事划分为五本二十折或二十一折。

许多元杂剧中都有“楔子”,楔子一词的本意是嵌入到木器中起到固定作用的小木条,引申到戏剧中便是序幕或过场。楔子的应用比较灵活,可以将其放在戏剧开头当引言,又能塞进折与折之间当作过场,没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在表演的过程中,楔子是无需伴奏的,只用小令唱出即可。唱楔子的未必是剧中的主角,可以是其他角色。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