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必看电影:《遵义会议》—— 伟大转折,历史新篇

责任编辑:zongxin

2025-08-09

来源:本站原创

如果说长征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那么遵义会议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篇章 。电影《遵义会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 。

9dee8c216e3104663a5f10e2ff59f94e.jpg

影片的故事背景要从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讲起 。1933 年 9 月,国民党政府调集百万兵力,对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 “围剿” 。此时,共产国际派遣的军事顾问李德来到中央苏区,他完全不了解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却推行 “短促突击” 等不切实际的军事路线 。在这种错误路线的指挥下,红军反 “围剿” 作战连连失利,被迫于 1934 年 10 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 。长征初期,“左” 倾错误领导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重创,部队人数从出发时的 8.6 万余人锐减至 3 万余人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广大干部和战士逐渐认识到,必须改变当前的领导和军事路线,才能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 。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占领的贵州省遵义市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张闻天等重要领导人,以及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 。会议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 “围剿” 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 “左” 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影片真实地展现了会议期间激烈的争论和思想交锋 。博古在作关于反对第五次 “围剿” 的总结报告时,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淡化了主观上军事指挥的错误 。周恩来则在副报告中指出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批评,指出了 “左” 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在进攻中存在 “冒险主义”、在防御中存在 “保守主义”、在撤退中存在 “逃跑主义”,并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问题 。朱德等同志纷纷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王稼祥同志提出 “毛泽东应该出来指挥红军” 等组织调整问题 。聂荣臻也批评李德对军事细节的横加干涉 。经过三天激烈的争论,会议最终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

遵义会议对红军命运和中国革命走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使红军和党中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得以保存下来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也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 。从此,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渐走向胜利 。

在影片中,导演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深入研究和对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成功地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智慧与坚定信念 。佟瑞欣饰演的毛泽东,举手投足间尽显伟人风范,他在会议上的精彩发言,逻辑清晰、切中要害,充分展现了毛泽东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马晓伟饰演的周恩来,儒雅沉稳、顾全大局,在会议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和推动作用,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影片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艰难环境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 。比如,毛泽东在会议间隙,依然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乐观态度,与战友们谈笑风生;周恩来在面对复杂的局势和巨大的压力时,始终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这些细节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 。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