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的盗墓利器盘点:斧子与土夫
盗墓虽是个见不得光的活,但想着一夜就可暴富,很多人依旧心里惦记。
古人墓葬,尤其是帝王,从选址到造墓,都是极其讲究的。为了能准确探测并一举挖到墓室,除了经验外,更关键的还得靠工具。
再说说斧子。也许有人不解,盗墓还得用这么个普通工具吗?
古人棺椁中的宝贝更值钱,当年慈禧口中可是含了颗夜明珠的。对于盗墓者来说,斧子是不离身的。古时都是木葬,最好用的利器莫过于斧子了。只不过,在后来的作品中,更强调过程,而忽略了盗墓者的真正用意。
更何况,在后期的很多考古中,就发现了不少墓葬被破坏的相当严重,其中,就少不了斧子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长沙“土夫”?
简单说,就是长沙的职业盗墓者。长沙一带古墓不少,尤其战国时期的楚墓较多。有专家研究得出结论:长沙一带的盗墓者,原本是窑厂取土的窑工。在工作中,不时会挖得一些小古董,换得的钱比自己挖土要多得多,还没有那么辛苦,于是,这些人就转行做了盗墓者。
还有一种说法,是靠卖黄泥土为生,时间久了自然很清楚各种土质,而且在挖土的过程中,不时会挖到宝物。于是,在金钱诱惑下,很多人便干脆以盗墓为生。但不管哪种说法,有一点值得肯定,长沙这些“土夫”很是擅长通过对泥土的辨别,从而知道是什么年代的古墓。
比如:战国陪葬多用青铜器,时间一久,青铜锈蚀,土质自然发生了变化,所以,那时的封土多为青色膏泥。到了唐宋时期,就是“糯米泥”,明清则多用石灰。可见,不同的材质不但影响土质,还会有其特殊的气味,这些都为盗墓者提供了“便利”。

最新推荐
↑上拉加载更多
Copyright◎2018-2023快百科(kuaibaike.com)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10267号-2
北京次元跳动科技有限公司